首页 > 行业动态 > 信用成为房地产企业“生命线”
信用成为房地产企业“生命线”
2021-04-15 09:04:08来源:新华财经

在日前举行的第九届“广厦奖”表彰暨2020年房地产信用企业颁牌活动上,专家学者认为,随着我国全国范围内的社会信用信息系统的完善,以及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渠道变化,信用将成为房地产企业的“生命线”,但从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惩戒机制及修复机制等诸多领域来看,仍需持续完善。

构建房地产企业信用体系意义重大

经济和社会学界普遍认为,完善的企业信用体系可以提高经济活动效率,减少交易费用和机会成本,有利于破解企业融资难题,体现企业良好的偿债能力,成为企业融资的新保障,甚至提供新的融资模式和融资渠道。

最近十年时间,我国房地产企业的信用体系建设与全国信用体系建设几乎“同频共振”。来自中国房地产业协会数据显示,2018年-2020年,参评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信用等级达到3A级的企业分别为49家、52家、86家,呈现逐年上升态势。企业对信用建设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房地产行业领域的信用失信问题也不断暴露。近年来,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密集出台,在“房住不炒”和去杠杆的背景下,政府对房地产企业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方面增强了监管力度。受到政策收紧的影响叠加行业收缩的周期影响,部分房地产企业产生流动性危机,信用风险有所上升,个别企业甚至还出现了债务违约和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事件。

北京大学中国信用研究中心副主任杜丽群指出,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链条长、关联度高,同时也具有强周期性、重资产、资金密集、行业分化程度高、受政策调控影响大等特点。上述特点决定了房地产企业一旦发生信用风险,对市场影响较大。因此,构建房地产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有助于形成守信者得益、失信者吃亏的正向激励机制,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房地产行业信用体系建设还面临诸多问题

业内人士认为,尽管目前房地产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力度不断加大,但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

第一,与行业信用相关的法律法规配套不足、行业信用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如对诚信失信行为的行业性激励惩戒力度不足,协会在行业信用管理中发挥作用不足,企业自身信用管理水平不高,行业信用管理系统开发不足等。

第二,企业对信用工作认识不到位,信用与业务工作脱节,重审批轻监管,监管手段单一,“只放不管”或者“放了不会管”,信用与业务工作“两层皮”。信用信息归集、评价与联合奖惩、信用分类等工作缺乏足够的“融合度”。

第三,房地产行业信息下的信用分类监管机制缺失。由于房地产行业涉及相关产业链广泛,信用领域涉及范围同样广泛。但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工程建设、安全生产、技术监督等领域都缺少根据信用评价结果或者信用状况实施分类监管的制度和具体举措。每个部门都有独立或相对独立的监管系统,信息融合度、共享度不高,难以形成完整的企业信用信息链。

第四,信用应用场景较少,除工程招投标外,信用在其他领域均没有具体应用,在行政许可、政府采购等环节也未能做到对当事人信用“逢批必查,逢办必查”。

第五,联合奖惩落实不到位。信用平台的审批系统与联合奖惩系统对接较慢,联合奖惩发起、响应和反馈的自动化、常态化机制没有完全形成。目前的信用约束机制主要考虑限制失信企业参与招投标、获取银行贷款等等,但仍难以对失信企业形成足够的威慑力。

企业信用监管还须系统推进顶层制度设计

专家指出,从信用信息披露的角度来看,近年来最终爆发风险的企业,都有着信用风险的“累积效应”。2020年,一些企业出现了信用债违约,企业出现债务违约往往此前有大量信用风险的“蛛丝马迹”,如信用债违约的这些房企,早在2020年前就已经暴露出激进扩张、延迟披露审计报告、被媒体报道经营问题等信用风险。

杜丽群建议,将健全完善法规制度体系作为基础性工程,持续深化法治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将信用监管中行之有效的实践做法上升为制度规范,并转化为兼具权威性、引导性、激励性、约束性的刚性规定,确保企业信用监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一是系统推进信用制度顶层设计,研究制定信用管理办法及配套标准,完善事前、事中、事后的性信用监管,用制度刚性保障来对信用管理各环节进行规范管理 。

二是系统推进各领域、各环节信用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管理办法,确定从业企业信用评价范围,优化信用评价标准,研究推进信用积分制。

三是系统推进有利于自我纠错的信用修复机制建设,明确修复条件、修复标准、修复程序等,失信主体可以通过信用承诺,完成信用整改,通过信用核查,接受信用培训等进行修复。